> 资讯    /    正文

军地应急救援总队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与依据

为规范军地应急救援总队(以下简称“总队”)的管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定义与适用范围

本条例所称军地应急救援总队,是指由广大退役军人和地方相关力量共同组建,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综合性队伍。本条例适用于总队的组织建设、任务执行、保障措施、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 基本原则

总队的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快速响应、科学救援的原则,确保在应急救援中高效发挥军地双方优势,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领导机构

成立总队领导指挥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总队的整体工作,制定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指导应急救援行动。

第五条 总队职责

1. 贯彻执行领导指挥机构的决策和部署,具体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任务。

2. 制定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工作流程,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

3. 负责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包括人员选拔、培训、考核等。

4. 整合军地资源,建立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5. 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三章 队员

第六条 队员构成

军地应急救援总队队员由退役军人、地方专业救援人员及志愿者共同构成,是总队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核心力量。

第七条 队员基本条件

申请加入总队成为队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应急救援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无违法犯罪及其他不良记录;

(二)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体能良好,能适应全天候参与执勤、训练及高强度应急救援任务;

(三)具备与应急救援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退役军人、接受过专业应急培训或具有消防救援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四)拥护并遵守总队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八条 入队程序

队员入队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及个人身份、健康、学历、职业技能证明等相关材料;

(二)由总队统一组织进行资格审查、面试、体能测试及专业技能考核;

(三)考核合格者,由总队领导机构会议研究批准;

(四)批准入队后,依法签订相关协议,参加入队培训并宣誓,由总队颁发队员证。

第九条 队员的权利

队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总队组织的各项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行动;

(二)依法获得执行任务所需的安全保障和必要的保险保障;

(三)获得总队统一配发的服装、标识及执行任务所必需的专业装备;

(四)对总队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监督;

(五)入队自愿、退队自由;

(六)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火车、飞机等),与军人、退役军人一样拥有优先进站权利。

第十条 队员的义务

队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治纪律和总队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二)积极参加总队组织的学习、教育、培训和演练,主动接受应急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三)维护总队的形象和声誉,保守在执行任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四)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物资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其性能良好;

(五)按规定完成总队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迅速响应,尽职尽责。

第十一条 队员的退队与除名

(一)队员退队应书面通知总队,并交回队员证及所有队属装备。

(二)队员如果无正当理由多次不参加总队要求的培训、演练活动,或不履行队员义务,经教育无效,视为自动退队。

(三)队员如有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本章程及总队纪律的行为,经总队领导机构表决通过,予以除名。被除名者,终身不得再次申请加入。

第十二条 荣誉队员

对在应急救援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具有极高专业威望的队员,在其因年龄、健康等原因退出一线救援岗位时,经总队领导机构批准,可授予“荣誉队员”称号。

第四章 应急响应

第十三条 响应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危害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军地应急救援总队与当地支队、大队及时互通信息,按照预案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第十四条 信息报告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或单位应立即向当地支队(大队)及总队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类型、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已采取的措施等。

(二)总队负责汇总分析各类信息,及时向领导指挥机构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通报。

第十五条 救援行动

(一)应急响应启动后,总队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按照分工开展救援行动。军队力量主要承担专业性强、危险性高的救援任务,地方力量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群众疏散、后勤保障等工作。

(二)现场救援实行统一指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现场指挥部,由军队和地方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负责指挥和协调现场救援行动。

(三)救援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如遇重大险情或困难,及时向领导指挥机构报告,请求支援。

第十六条 救援结束

(一) 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消除后,经评估确认符合救援结束条件,由领导指挥机构宣布救援行动结束。

(二)救援结束后,总队负责组织对救援行动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报告上报领导指挥机构,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通报。

第五章 培训与演练

第十七条 培训制度

(一)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对总队全体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培训内容包括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技能、安全防护、心理疏导等方面。

(三)根据不同岗位和专业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八条 演练组织

(一)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检验和提高总队的应急响应能力、协同配合能力和实战水平。

(二)演练计划由总队制定,明确演练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参与单位和人员等。

(三)演练内容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包括模拟灾害场景、组织救援行动、协调保障工作等。

第十九条 演练评估

(一)演练结束后,及时组织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对预案和工作流程进行修订完善,对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进行调整优化,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条 人员保障

(一) 总队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落实人员的调配和补充,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

(二) 加强应急救援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第二十一条 物资保障

(一)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总队、支队、大队分别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确保物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

(二)加强物资管理,建立物资储备台账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物资处于良好状态。

(三)建立物资调配机制,在应急救援行动中,根据需要及时调配物资,确保物资供应及时、高效。

第二十二条 经费保障

建立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经费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二十三条 通信与交通保障

(一)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确保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的通信畅通。

(二)优先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物资和装备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运输安全、快捷。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总队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总队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考核评价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总队及所属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二)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奖惩、晋升、调整岗位等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 责任追究

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违反纪律和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解释权

本条例由军地应急救援总队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施行日期

本条例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最新文章

军地应急救援总队管理条例 国庆中秋双双至,山河万里共此时——阖家团圆共赏中外名曲及儿童音乐会盛宴 康海秀:号召中国国际救援中心(集团)全体“指战员”收看“九三”阅兵 “奕康堂”入选品牌强国优选工程示范单位 “康晟百春”入选品牌强国优选工程成员单位 Vonage在Gartner通信平台即服务(CPaaS)魔力象限中荣获“远见者”,并被评为“客户之选”

Copyright © 2024 商圈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内容相关Q:230098551